關鍵詞: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山洪災害防治預警平臺 山洪災害預警信息管理 山洪災害雨水情監測設施設備
2021年水利部印發了《全國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實施方案(2021-2023年)》,其建設目標:到2023年,山洪災害防治體系進一步健全,監測預警能力進一步提升,努力補齊山洪災害防治當前存在的明顯短板,最大程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。
之前已建的山洪災害防御體系在實際應用中尚存在如下問題:
1)劃定危險區和預警指標不夠精準,導致空報誤報遲報現象時有發生;
2)自動監測站網正常運行率偏低,部分設施超過設計使用年限,需優化調整更新改造,提高測報保障率;
3)縣級監測預警平臺功能和管理使用能力不足;
4)鄉村簡易預警設施設備損毀率較高,需持續開展群測群防體系建設,及時補充更新簡易預警設施設備。
平升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,集信息采集、傳輸、分析和預警等多功能于一體,實現預警信息及時、準確地上傳下達,提升監測預警能力,從而使可能受災區域能夠及時采取措施、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。
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由雨水情自動監測站、監測預警平臺、預警廣播系統三部分組成。雨水情自動監測站主要包含自動雨量站和自動水位站,實時監測降雨和水位等信息,重點防治區需視頻監控,通過4G/NB-IoT無線網絡或北斗衛星將現場信息遠傳至監測預警平臺,平臺對數據進行監測和分析,確定預警等級和影響范圍、發布對象,及時發送預警信息給預警廣播系統,廣播系統通過電話、短信、無線預警廣播、移動預警終端、電視等多種形式預警。
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
![]() |
雨量、水位等信息智能自動采集、存儲、上報,實現無人值守監測 |
◆ 測站監測終端實時采集存儲雨量、水位等信息,本地存儲掉電不丟失; ◆ 混合式上報方式: 定時上報(上報頻率可設)+報警加報+應答上報; ◆ 自動雨量站無雨每日上報1次,有雨5/10分鐘報1次,可在監測預警平臺主動召測; ◆ 自動水位站報汛一般按水文要求執行,接近預警水位時加密上報頻次,還可主動召測。
|
![]() |
視頻/圖像監控 |
◆ 河流/水庫現場水位雨量實況 ◆ 監控山洪災害發生情況 ◆ 人員轉移避險行動情況 |
![]() |
![]() |
主備雙信道互為備份,提高通信保障能力 |
![]() |
按標準協議上報至縣級監測預警平臺 |
◆ 符合《水文監測數據通信規約(SL651-2014)》 ◆ 符合《四川省水文測報系統技術規約(SCSW008-2015)》 ◆ 其他特殊規約可定制開發 |
![]() |
數據智能分析,自動發布多級預警,預警閾值可修改設置 |
◆ 分析雨量、水位數據,達到或超過預警閾值時,自動發布預警信息。 ◆ 預警發布內容包括水雨情信息、預警等級、準備轉移通知、立即轉移命令等。 |
![]() |
支持同時上報1-4個中心平臺,實現一站多發,滿足多級管理需求 |
通過建設實用、可靠的雨水情自動監測站,擴大災害易發區水雨情收集的信息量,提高水雨情信息的收集時效性,為山洪災害的預警預報、防災減災的指揮工作提供準確的基本信息。
? 對水位、流量、雨量、設備工況、報警信息等要素實時監測并統計分析,為防洪抗旱指揮調度提供決策依據;
? 分析確定警戒雨量和危險雨量,超過警戒線及時預警,確保雨情及時監測到,預警信息及時發出;
? 采用B/S架構,手機APP同步監測,便于及時接收報警信息,提高應急處理效率。
? 可對接市、省、國家監測預警平臺,與氣象、國土、水文信息平臺共享數據,為防災減災提供實時信息服務;
|
||||
海南 |
1、項目規模:1000+測站 2、建設內容:雨量監測站、水位監測站、圖像監測站、現場傳感設備(液位計、雨量筒)。 3、數據上報平臺:同時上報到海南省及市縣兩個數據接收中心 4、通信協議:水文監測數據通信規約(SL 651-2014) |
|||
天津 |
1、項目規模:200+測站 2、建設內容:雨量監測站、水位監測站 3、數據上報平臺:天津市平臺 4、通信協議:水文監測數據通信規約(SL 651-2014) |
|||
陜西 |
1、項目規模:500+測站 2、建設內容:雨量監測站、水位監測站 3、數據上報平臺:陜西省平臺 4、通信協議:水文監測數據通信規約(SL 651-2014) |
相關產品
![]() |
![]() |
水文監測終端 | 一體化雨量監測站 |
相關資料
水利部檢測報告和資質證書下載 水文水資源實時監控與管理系統宣傳冊
更多案例分享
關鍵詞: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,山洪災害防治預警系統,山洪災害水雨情監測,山洪災害監測預警信息管理系統